《鬼吹燈》第二部
2-5
天下霸唱

 

PTT鄉民大百科》Ffaarr

藉此知道了不少之前好奇的梗。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William J. Dobson

推這本,只是投票並不代表民主。

作者藉由訪談各式人物,敘述他們面臨的問題及處理方式,如同故事般簡單易懂,由作者帶領讀者去看每一個國家遇到之困境。目錄包含沙皇、國家的眼中釘、總司令、反對黨、年輕人、法老王、專業人士、技術官僚。看完這些真是對臺灣充滿了希望,至少我們可以活動的空間比他們還大。

然後就是、如果有關注三一八時政府如何應對,就會看到很多熟悉的政府手段。

  民主、自由、人權對於世界上的人們來說,已經代表著某種特殊定義,我們絕不能容許任何國家改變這些字眼,讓它們成為壓迫與獨裁的同義詞。──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人愛蓮娜‧羅斯福於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巴黎索爾本學院演講

  「普丁的主要作法,就是減少人民的政治活動。這是一個非常奸險的策略。當人民說:『我的看法改變不了任何事。』他就走大運了。他非常害怕獨立自主的見解。」──反對團體『休戚與共』領袖鮑里斯‧捏姆佐夫

  政府的策略是讓媒體坐立難安。批評政府的媒體雖然能夠苟延殘喘,但卻總是處於威脅之下,得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營運。因為政府拒絕提供清楚的規則,獨立的媒體就永遠處於不確定的狀態。

  一個民主國家是否能夠繼續存活,關鍵不在於它所遭遇的問題大小,甚至不在於它是否有能力解決那些問題。關鍵在於,民主國家的領袖們如何面對他們無能解決國家的重大問題。──山謬爾‧杭亭頓

  耐心。也許是任何專制政治制度裡,所有想要反抗權力者的反對黨領袖,最為需要的特質,可能比勇氣、膽量或者急智都更為重要。一旦開始挑戰獨裁者,他們就必須了解這是長期抗戰,挫折一定會排山倒海而來。然而耐心並不代表安於現狀或者順從聽話。……『累的人就輸了』。

  「……他們告訴我,要怎麼作才能抵禦政府的破壞以及滲動。反抗團體中,領導圈子是不能講民主的,又不是在辦學生社團。領導圈子不能太過開放,例如不應該舉行開放式的選舉,也不能開放辯論。我們過去犯下了這個錯誤,所以很容易就被政府的情治人員滲動。」

  《從獨裁到民主》金恩‧夏普:第一點:暴力幾乎總是利於獨裁者。「不論暴力方法有什麼樣的優點……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若相信只有暴力手段才會帶來勝利,你就選擇了一種總是由壓迫者佔上風的抗爭方式。」第二點:人民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獨裁者事實上很需要被統治者的協助。」換言之,人民假如不服從的話,統治者就沒辦法統治。任何統治者,即使是獨裁者,都是透過人民的同意才能落實統治。只要有足夠多的人收回他們的同意,獨裁者就不能繼續掌權。

  但不論專制政權作得再怎麼過份,都不是民主運動可以改採暴力手段的藉口。「歐特普」在招募新進成員時特強調非暴力的宗旨。……「暴力乃是弱者最後的庇護所。」若組織成員訴諸暴力行動,就會讓專制政權有藉口大舉彈壓,這是他們永遠必須提防的危險。

  幾乎每一個運動團體都認為自己的處境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來參加工作坊的同學會很快就指出,塞爾維亞的例子無法適用於他們的政治環境,或者他們對抗的政權太過殘暴、太聰明、太狡詐。……帕波維奇堅持,獨裁政權的基石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反抗者必須了解支撐獨裁政府的建構版塊有哪些,以訂定反擊的計畫。

延伸閱讀:

  《從獨裁到民主:解放運動的概念框架》吉恩‧夏普

  [ PTT分享 ] 吉恩夏普博士的非暴力抗爭

  吉恩‧夏普相關著作線上閱讀

 

《反抗者》卡繆

  反抗者產生於對現實的荒謬、無理、不動、停滯、面對屈辱、也包括自己的絕望,失去了耐心;在長期的沉默中,他旁觀著、醞釀著、猶豫著、恐懼著,中間不乏妥協,直到反抗行動的剎那,他開始清醒,拒絕他所認為不對的事情。

  反抗者不僅是勇敢的反對他覺得不對的事,在反抗中,人將自己置身於自我覺醒當中。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反抗者,不僅是一個說「不」的人,同時也是對自己捍衛的價值說「是」的人。反抗者看似拒絕現實的合理性,但並不放棄反抗背後的價值,因此,在反抗的否定中,帶著對價值的肯定,而對其捍衛的價值肯定地說「是」。

  卡謬強調並非所有價值會導致帶來反抗,但是所有的反抗都帶有價值。因此,當反抗變成價值的肯定與捍衛,它不僅僅是各人的義憤,不是充滿怨恨的人,更不會讓自己身陷於仇恨與蔑視當中。

  反抗行動建立在一個斷然拒絕上,拒絕一種被認定無法忍受的過分,同時也建立在一個信念上,相信自己擁有某種模糊的正當權力。……某種方式來說,他反抗的是,壓迫自己能拒絕超過可接受範圍命令的權力。

  國王路易十六:「是反抗行動嗎?」里昂古公爵:「不,陛下,這不是反抗,這是革命。」

  從根源上說,反抗運動不會長久,只是不協調的見證,革命則相反,它開始於思想。確切地說,革命是將思想注入歷史經驗中,而反抗只是由個人經驗出發走向思想的運動。反抗運動的歷史,即便是集體的,實際上而言是沒有結果的投入,一種不清不楚的抗議,並不牽涉任何系統或原因;革命則是試著以思想引領行動,以理論塑造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反抗會殺死一些人,而革命會同時摧毀人與原則。

  人拒絕世界現狀,卻又不想逃避它。

 

《三一八暴民展》黃謙賢

攝影相關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