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我願意創作差勁的作品。」
「小心不要投注太多心力在『看起來』像個創作者,而放了太少在創作的本身。」
「我得學會在某些日子『寫得很糟』。」
「如果我們執意要自己非得創作『優良』的作品不可,一但碰上逆境,就會走不下去。」
「創作需要膽識,讓自己處在眾目睽睽之下又艱險難守的處境,而不是蝸居在安全之處,本身就是一場大冒險。」
「好吧,上帝,品質就交給您管,數量我來負責。」
舞蹈家艾格妮絲‧德米爾:「活著就是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又會如何。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那一瞬間,生命就跟著消逝了一點。創作者永遠無法什麼都明白。」
「因為喜愛去作一件事情,卻又懷疑質不值得。」
「我們的新聞善於製造恐慌,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險惡無比。」
「在創作當下的那一刻,你絕不會覺得自己青春已逝;在當下那一刻,絕不會覺得自己貧乏。」
「我的確相信,透過作品,我們可以接觸到作者的思想意識。」
「創作者如果不創作,久而久之,就會像是得了厭食症似的,創作欲大幅減弱。」
「你每一次創作,都是在自己的經驗當中找尋定位,找到你確切的經度與緯度,認識到自己是誰、相信什麼。」
藉由年輕創作者的來信,Julia Cameron將回信集結成書,共四大章數十小篇。比起《心靈寫作》的心理層面,較為現實。
《心靈寫作》、《狂野寫作》、《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創作,怎麼搞的》,都算是療癒系(?)《心靈》與《創作》篇幅短小易讀,《關於寫作》較長,《狂野》雖與《心靈》同作者但離創作方面有些遠。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變身暢銷小說家》較為實際,教導小說技巧,並舉例。《暢銷》作者為台灣人,分析的是台灣市場。如同書名,比起《卜洛克》又較偏市場走向。《卜洛克》是由國外推理大師所撰,介紹小說技巧較細,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