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朱敬一

  其實我還蠻高興自己的想法與作者相同的,雖然是不同的原因。作者提到,人文著重個人敏銳的觀察,而科學著重邏輯與推理,社會科學就必須兩者兼具了。像我要人文不夠人文,要科學又不夠科學,那就只好走社會科學這條路了(不)

  再來是不要為了特定目的讀書(是說講到讀書,我總是想到讀課本與參考書,作者的『讀書』大概等於我的『閱讀』)。可以在長時間吸收各種知識之後,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作深入理解,或是廣讀群書,自在地優游於學問世界宛若遍地開花──話雖這麼說,能夠這麼作的人其實不多,尤其在當今社會觀念的影響之下又更加困難了。

  先前閱讀過郝明義的《越讀者》,內文提到朱光潛〈談讀書〉:「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趣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氾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知識過於重視,對於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這又是另一種意見了。


《惡夢工廠1》史蒂芬金


《狂犬庫丘》史蒂芬金

  出版日期約莫是四十年前,總覺得史蒂芬金早期作品的可怕之處比較偏向現實層面?


《歲月之石3》全民熙


《日安憂鬱》莎岡

  最初是因為文學少女才想借來看的……不過我大概無法體會主角的憂鬱(喂


《燃燒的凝視》史蒂芬金

  也是大約四十年前的作品,看了開頭之後有種既視感──某研究室找自願學生去測試腦波或是作實驗,實驗結果發現某些人的腦波異常後就強留他們下來為自己所用然後某些人逃離研究室的過程──好熟!熟到我隨便就能說出好幾本書中都有類似的設定啊!原來《燃燒的凝視》是始祖嗎?


《歲月之石4》全民熙

  我還是覺得符文之子比較好看Orz


《下班時間扭轉未來》克雷薛基

  後來偏社群方面。

「一個人最為不幸的遭遇,莫過於世上沒有任何人需要你做什麼事。」《泰坦星的海妖》柯特.馮內果

「各類知識領域的出版氾濫是這個年代最大的罪惡之一;它製造了追求正確資訊中,一般人最難克服的阻礙,彷彿在讀者的眼前丟棄成堆木柴,使他必須辛苦地從中摸索出有用的片段。」愛倫坡


《歲月之石5》全民熙


《機械狂人》有川浩

  少年的瘋狂歲月。


《有話為何不直說》山姆考柏特

  時間有點久,只記得通篇描述直說的難處與好處,沒什麼實際建議……翻一翻就過去了,沒印象。


《紅茶知識大全》樂活文化編輯部

  雖然有介紹紅茶知名品牌與泡茶等小知識,但偏向商品介紹。


《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逃跑外勞

  閱讀時我必須不時停下來,不斷告訴自己「這是編輯特別挑出來的故事,就像他們不會選一篇在台灣過得很好的外勞來述說故事」或是「臺灣人不全然都是這麼壞的,好人也不少」,我才不會陷入自厭自惡的情緒之中。臺灣人對外國人很友善嗎?一點也不,光看我國人民對待歐美與東南亞兩邊的差別就知道了。仲介向他們要求昂貴的仲介費,雇傭老闆對待他們如同次一等的人民,強暴、扣押護照、編派藉口扣薪水等等……他們求助無門。

  歡迎來到臺灣。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Ⅱ惡夢醒來》林莉菁

  在捷運上看到哭出來。

  大概是因為心有戚戚焉……那樣從四面八方脅迫而至的思想壓迫,不只是你的同學、師長、父母,而是包含了一整個社會,緊緊箝制住你的思想並加以塑造……你無力翻身,最後你就會成為控制社會的那雙手所要求的那副模樣,接著就換你去學著那雙手塑造下一代。


《你吃的東西真的新鮮嗎?》蘇珊‧佛瑞柏格

  其實原文書名是關於腐敗的歷史……或者該說冷藏的歷史?主要是說冷藏技術與那些容易腐敗的食物──鮮奶、海產、水果等等的關聯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